访胶州百年蜡烛村 20道工序做出不淌油大红蜡
胶东过年,家家户户都要备上写着吉祥话的大红烛,从除夕到十五,每晚都吃“烛光晚宴”。胶州市胶东街道丰隆屯村是个“蜡烛村”,传统制蜡手艺传承了150多年。制蜡艺人刘启友经过20道工序做出“不淌油”大红蜡,备受十里八乡村民的喜爱。
手工制作的大红蜡。(刘岱 摄)
刘启友家人正在进行“蘸蜡”工序。(刘岱 摄)
“俺家的制蜡手艺已传了五代,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。”刘启友说,制作红蜡的第一步是选苇子作灯芯,将芦苇扒叶后切成小段,如果苇子不直,用着不吉利,还得用火捋直绑钩,然后在苇子上均匀缠上薄薄一层棉絮,用擀面杖压平。接着熬制牛油,根据蜡烛的大小进行“蘸蜡”。“近20道工序才能制成。”刘启友说,如果红蜡在点燃过程中淌油,村民会觉得不吉利,而牛油做大红蜡的最大好处,就是点燃后不“淌油”。
“蘸蜡”就是将做好的灯芯挂在圆形的轮子上,一遍一遍地蘸牛油,每蘸一遍蜡烛就会增粗一圈。根据蜡烛的大小不同,“蘸蜡”一般在6到15遍,一对小蜡烛七八两重,大的能达到一公斤多。“有时也会根据一些客户的需求定制。”刘启友说。
达到预定的直径后,用工具割平芯头,然后成型上色,再用金粉写上祝福的语句,一个传统的红蜡便制作完成了。其中,上色是生产挂蜡最关键的一个环节,温度必须保持在80℃,温度过高红蜡容易出油,温度过低红蜡会开裂,因此掌握好温度的同时,给蜡烛上色时必须要快,才能保证颜色均匀。
“全家七口人分工明确,一进腊月门就开工,一直持续到年根儿,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。”刘启友说,制作传统挂蜡的每道工序都是靠手工,根本没有机械可以替代,因此产量非常有限,全家“上阵”开足马力,每天也仅能生产300多对挂蜡,大红蜡个个分量十足,价格也非常实惠,6元至20元不等,现在买这种传统大红蜡的也多是些老顾客。
“十七八岁就开始跟着长辈学习制作蜡烛的手艺,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。”刘启友感慨道,丰隆屯村原本家家户户做蜡,但目前仅剩下他和自家兄弟、侄子三家在做。刘启友打算下一步在传统蜡烛里添加植物精油,制作各种香熏工艺蜡烛。(青岛日报/青岛观/青报网记者 刘岱 通讯员 刘伟 隋丽君)
相关文章
文章随机推荐
- 青岛港陆港国际物流公司揭牌 全程物流服务落户胶州
- 大沽河游客量破百万 打造胶州文化旅游新引擎
- 阳光新天地以5143.5元/平全部自持竞得胶州熔断再上市地块
- 胶州市株洲路两幅熔断地块再上市 起拍价由1223元/㎡提高到1957元/㎡
- 碧波照影 胶州水域迎来今年首批越冬天鹅(图)
- 天鹅起舞!12只大天鹅在青岛胶州湾湿地越冬
- 胶州8宗地块将出让 李哥庄将建2.7万平新住宅
- 青岛非遗登上央视 胶州秧歌首秀国家戏曲晚会
- 北上胶州置业如今已不再是空谈 五大板块最新购房指南
- 东方铁塔撑起中国天眼 胶州制造获赞誉
- 荣耀时刻!胶州市民代表为全国文明城市挂牌
- 访胶州百年蜡烛村 20道工序做出不淌油大红蜡
- 青岛大学胶州校区暨科教产业园奠基 预计三年建成
- 好消息 青岛270亿打造胶州版迪士尼